作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刘思婷

摘要:

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举办期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次完成了亚运会主转播机构的服务任务,并首次以4K/8K标准向全球提供国际公共信号。本文以此次总台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进行的田径比赛的公共信号声音制作为例,介绍及探讨多分项体育赛事转播中音频公共信号的制作。

关键词:

田径比赛公共信号音频制作系统系统级联


杭州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举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组织150余人的制作团队赴杭州进行田径公共信号的制作,完成了除马拉松和竞走之外所有田径比赛项目的转播,其中综合系统共提供6个比赛日总计55小时的公共信号。笔者多年从事大型体育赛事公共信号及包装的音频制作,此次全程参与田径综合公共信号音频的制作。

田径(Athletics),是指由走、跑、跳跃、投掷等运动项目及由其中部分项目组成的全能运动项目的总称。由于其起源于人类的基本生存与生活活动又被称作“运动之母”。田径比赛展现运动员的基础运动能力,没有过多的技巧及对抗性,突出了原始运动之美。在赛场上,运动员的精彩表现往往能激发出观众山呼海啸般的喝彩,是观赏性极强的运动项目。

一、信号制作方式

按照信号制作方式,体育比赛一般分为3种类型:

1.单场地单时间线

大部分比赛都只包含一种项目,如羽毛球、游泳等。即使有主、副场地同时比赛的情况,同一套系统同一时间只制作一个场地的比赛信号,时间线是单一且连续的。

2.多场地单时间线

现代五项、铁人三项一类的综合项目包含了多种分项,在不同的场地上依次进行,同一套系统依次制作各个项目,即使分项需要在不同的比赛日进行,时间线也是单一且连续的。

3.多场地多时间线

田径、体操一类的综合项目,在不同的场地上同时进行不同分项的比赛,时间线是多条且并行的,想要在制作中呈现所有分项比赛的内容就要打破连贯的时间线,利用大量的提前收录及回放来重新设计比赛的顺序及节奏。

二、音频制作系统

1.系统规划

本次田径公共信号制作采用了多场地多时间线的制作方式,覆盖了几乎所有重点运动员的比赛内容。制作模式为1+4,即综合+径赛+田1(长距离投掷)+田2(垂直跳)+田3(水平跳),共使用A5转播车、A6转播车、A1音频车、A2音频车、A6工具车共5辆车同时进行制作,5套视音频系统相互独立又相互连接。4套分系统提供赛时国际声信号的同时把各自的立体声FOP(Field Of Play)信号(不含大观效)送至综合系统,综合系统根据需要进行混音最终提供综合国际声信号。

2.声道定义

每套系统提供4种不同格式的国际声信号,单声道、立体声、4.0环绕声、4.0.4三维声,分为高清(HD)和超高清(UHD)两组,来满足不同国家不同转播平台的需求。各分项系统的单声道及立体声信号为4.0下混信号,综合系统的4种信号均为现场制作,直播时通过监听母线的切换来分别调整4种信号的混音比例。

3.飞行箱放置位置

不同于常规的田径比赛,此次比赛有些分项场地的位置不固定,且设置了A、B组。铅球场地分为南、北两块,包括田1、田2、田3在内的3套系统都有可能需要制作;标枪场地分为南、北两块;跳远跑道分为东、西两条;跳高场地分为东、西两块。其中跳高、跳远的比赛又涉及A、B组,在A组直播的同时,综合系统负责预混B组国际声信号收录进EVS准备随时进行回放直播。

由于各分项场地位置的多变以及转播内容的全覆盖性,各个音频系统自己需要使用的话筒和放置在场内的飞行箱无法做到一一对应,只能尽量就近放置,再利用4辆车之间的MADI通路送到实际使用的系统中。5套系统间交互信号200多路,包括话筒信号、CCU信号、EVS收录信号、体育展示、系统间备份信号等,整个系统的复杂程度及制作难度前所未有。场内共使用了110余个话筒、6000余米音频线缆,从进场架设话筒到第一个比赛日只有短短4天的搭建调试时间,所有因素都给音频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4.各系统级联

5套音频系统的制作对应4辆车的5个音频制作区,由于系统间交互信号数量庞大,考虑到调试时间和安全性,最终使用了MADI为主、IP为备的方式进行级联。A1录音车和A6转播车使用多模MADI连接,A2录音车和A5转播车使用多模MADI连接,A6转播车和A5转播车使用单模MADI连接,各车飞行箱的输入信号需要自己使用的直接进自己系统,其他系统使用的通过MADI送给相应的使用者。

这种连接方式减少了车与车之间直连的路由和光纤数量,提高了安全系数,但也给作为中继点的A5、A6两辆车增加了压力,需要清晰的系统规划和信号路由表来送出各系统需要的过路信号,并且在测试阶段把每一支话筒的口子电平调整到位并留出足够的峰值储备,在直播中再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微调。

5.各系统备份方案

综合系统主调音台输出两组PGM信号至视频主备IPG。同时送PGM信号至备份调音台,备份调音台常推此信号,并输出两套备PGM信号。备份调音台选出所有田赛直播和回放的PGM信号、部分径赛话筒信号和游机信号、4支观效话筒信号、英文评论信号。当主调音台发生故障时,备份调音台拉下主调音台PGM并推起相应信号确保正常直播。径赛系统的备份方案同综合系统,备份调音台同时给田3系统送备份信号。田1和田2系统互为备份。

径赛、田1、田2、田3在完成各自系统备份的基础上,分别接入观效话筒信号。当综合主调音台故障无法给各分系统送大观效时,径赛、田1、田2、田3系统自行通过接入的观效话筒信号制作单声道、立体声、环绕声声场,不再制作三维声。

三、综合系统音频制作

1.声场的建立

田径比赛看台水平区域宽阔,且垂直落差较大,声场塑造上能够很好地体现出层次感和空间感,非常适合制作沉浸式声场,使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观效话筒的声音对塑造整个大声场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在体育场的顶棚上吊装了22支共计36个通路的观众效果话筒,其中包括16支单声道话筒用来拾取水平层点+面的声场信息,2支ORTF-3D话筒拾取来自上层空间的声场信息,还有4支架设在观众席中的话筒拾取较为清晰的欢呼声,这样就营造出了一个在垂直、水平方向都非常均匀,既有空间信息又有细节声音的大声场。上层声场主要是ORTF-3D话筒的信号,不会过分分散观众的注意力;水平层饱满且宽阔,在观众欢呼热烈的时候有足够的空间感,也能听见清晰的加油声。

我们把这个混好的4.0.4大观效信号从推子前发送给各个分系统,直播时各分系统直接使用这个大观效信号,叠加上分项比赛的FOP信号,完成分项信号的国际声制作。

现场体育展示播放的背景音乐和播报声也是综合系统公共信号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观众效果话筒不能完全避开音箱的辐射范围,导致音乐和播报声从各种位置的话筒中拾取进来产生不同的延时,叠加在一起造成声音发空、发虚,且造成一定的相位干扰。我们单独从体育展示接入了1路单声道播报声和2路立体声音乐声,叠加到大观效中,并通过调整观众效果话筒的比例及相位,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使背景音乐和播报声既有清晰度,又符合体育场声场大小。

音频综合系统作为总出口,汇集了大量需要制作的信号,包括不同项目、不同场地、不同格式、不同时间线的各种声音信号。在本次转播中,存在大量的不同时间线的回放直播和多种格式的信号源,这种制作方式极大地拓展了观众视野,几乎能欣赏到所有分项的比赛内容,但是在声音处理上,比赛声场的跳变衔接就变得非常频繁。

在观看电视转播时,观众从听觉和心理上无法去主动判断实际声场的变化,而是和现场观众一样始终认为我们在同一个声场环境中观看比赛,如果随着镜头的切换进行实际声场的切换会产生较强烈的不适感。综合系统调音师需要依靠大观效建立起来的声场,与导演密切配合,逐一甄别这些场景,提前预判好混音的方法,把这些信号统一成声场均匀、没有跳变感的国际声信号。

场景一:比赛实时直播。这种场景是最自然的制作模式,我们只需要把各分系统送过来的混好的立体声FOP信号和大观效信号按合适的比例混音即可。各分项比赛和颁奖在正常时间线直播中都采用了这种制作方式。

场景二:比赛回放直播。由于田径比赛的分项大部分都是同时进行的,而所有的径赛项目都是实时直播的,所以在制作径赛信号时,同时工作的田1、田2、田3系统在制作各自PGM信号的同时,都要进行EVS收录,用于之后综合系统的回放直播。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因为时间线的错位,比赛回放时现场的环境声已经不是比赛当时的,所以3个系统收录的必须是带着赛时大观效的PGM信号。

由于现场体育展示播放的气氛音乐和播报音量非常大,导致了在现场直播和回放直播间来回切换时必然存在非常明显的背景声音跳变。这种跳变在两段直播扩声音量接近时比较好处理,只要找准时机做交叉淡入淡出就能几乎不留痕迹地平滑过渡,但是在两段直播扩声内容和音量都有明显不同时几乎是不可能不留痕的,这也是回放直播不能解决的问题。如果两段回放直播是在EVS收录的时候剪接好的,那这种跳变就无法进行任何处理,听感上比较突兀。

场景三:热身场、检录处的声音处理。热身场和检录处是比赛中间经常穿插出现的两个地点,我们在每个位置的游机上架设了一支M/S制式的机头话筒,这两支话筒能清晰地拾取到运动员赛前热身准备的声音。由于这两个地点的位置都在赛场外,现场扩声的串扰很小,无论是实时直播还是回放直播都可以基本忽略其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画面切到这两个地点时完全拉掉大观效并推起机头话筒的话,可能会突然变得非常安静,声场跳变明显,所以我们只把大观效拉低510dB,以不影响机头话筒有效声音为准,把赛场环境声作为一个大背景存在,现场播报从远处传来,很好地体现了场上的紧张气氛。

2.声音的统一和平衡

田径比赛分项FOP声音一般为一组立体声,包含了本项目中所有的话筒信号。比赛中有些声音较弱,不容易拾取,比如脚步声、跳高落垫子、铅球落地声等,在分项目制作时如果大幅度跟推子会导致环境噪声喘息感明显,如果刚好赶上观众爆发出欢呼声,输出电平有可能会瞬间超标;另外一些器械的声音、跳高横杆落地声、径赛发令枪及摇铃声等,声压级较大,如果电平控制不好会造成声音贴脸、过大,显得非常突兀。各分项由于场地位置的不同和项目特点,话筒的频响也有所区别,需要尽量统一。

另外,各分项调音师在调整好场地话筒电平的同时还需要找好FOP信号和大观效的适当比例,如果FOP信号过于突出,会导致声场信息不够,PGM声像过窄;如果FOP信号过弱,则会丢失有效比赛声音信息,整体声音发空。

综合系统调音师最重要的任务在于如何把5套系统的声音融合成一个整体,不仅仅需要把声场衔接做得尽量平滑,而且在音色、相位上也要尽量统一。

综合系统调音师在项目切换时能非常明显地判断出各个分系统声音的差异,需要随时和分项调音师沟通、调整。但是,由于5套系统由5位调音师分别控制,每套系统的设备、监听系统及调音师的主观感受都不尽相同,所以在主观听感上高度统一有一定的难度。最有效的做法是各分项把综合系统分发的大观效信号固定在统一的电平位置上保持不动,以这个大观效为基础,去找各分项FOP信号的比例。如果有足够的系统间通路,可以把综合系统的PGM信号返回一组给各个系统,直播时做对比监听,这样就能更好地融合统一。

四、结语

田径公共信号音频制作是一个多系统、多设备、多人员的复杂综合制作项目,我们从话筒的架设,系统的搭建、调试,与视频系统和节目系统的对接、磨合,到最后制作出令观众满意的声音作品,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认真对待、不断调整,是一个非常考验团队协作和默契度的项目。在三维声制作逐渐发展成熟的前景下,一个好的田径公共信号声音能极好地重现现场气氛和比赛细节,给观众提供全方位的听觉享受。我们会继续努力,给全球亿万观众带来更为精彩、震撼、身临其境的观赛体验。

来源:选自2023年第11期《现代电视技术》